浅谈交互设计需求分析
在网上拜读了很多大佬写的关于产品需求分析的文档,但大部分是以产品经理为视角,以交互设计师为视角的还是比较少。交互设计师是产品经理的衍生,其岗位职责一般是对接产品经理,协助产品经理理清需求,完成产品落地,相比于产品经理更加专注于功能的实现和细节设计,因此,不要以为炸金花资料只是机械式的遵从产品经理来画原型。(好吧,暴露了,我是位交互设计师)
不过,基本上刚入行的那会就是一个遵从产品经理的小秘吧。那么,该如何摆脱小秘身份呢?个人认为,在对接需求时,时刻保持质疑的态度(当然不要表现在脸上,不然别人会不爽的),随着经验的累积就能摆脱这个尴尬的境地。比如,我做过的一个项目:
|
以上面的事件为例,炸金花资料问出了为什么,就能引导出后续整体产品的设计规划和逻辑,这对于设计师在设计页面时的框架搭建和对任务流程的了解上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往往产品经理不会意识到这点,所以,需要炸金花资料自己去挖掘。
因此,在接收到产品经理的需求时,炸金花资料要以为什么这么做的态度去拜读,了解需求的本质,这样炸金花资料就不会被产品经理牵着鼻子走。
如何拜读产品的需求文档呢?这就说到炸金花资料本篇文章的主题-交互需求分析,分析要点如下所示:
一、目标分析
1、产品目标
明确产品目标,即炸金花资料要明确项目背景、项目目标、及其价值所在,这样在整个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炸金花资料的思路才不会跑偏。
比如,对“交互设计规范”产品目标进行分析:
项目背景 | 项目目标 | 项目价值 |
公司产品日渐成熟,不同设计师的思路不同,就有可能对相同的功能做出不同的设计,这样容易让用户困惑,对产品品牌的形象也没好处。 | 对相同的功能统一相同的方案 | 提升用户体验,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开发效率 |
2、业务需求
在明确产品目标后,产品经理提出的每一个需求都要以满足炸金花资料的产品目标为基准。有些产品经理会提一些缺乏依据或者背离产品目标的需求,比如,“因为竞品做了XXX炸金花资料也要做“、”XXX客户觉得有这个功能更方便“……,这时炸金花资料盲目接收的话,产品上线后被问责的基本都是炸金花资料设计师。
所以,一定要厚着脸皮多问产品经理为什么,不要怕被嫌。可以的话,建个表做个记录,或者直接在原型文档中体现,这样也会显得炸金花资料比较专业,设计出来的产品都是有据可依的。
比如,一样是以“交互设计规范”为例,其业务需求的分析可如下所示:
业务需求 | 业务目标 | 业务目的 | 衡量指标 |
做一个规范文档 | 交互设计都遵从此规范设计产品原型 | 提高UI、研发人员对交互设计的产品原型的理解,降低沟通成本,也可避免盲目接收需求 | 采用该规范后,交互设计师提高了业务理解能力,UI和研发的工作效率都有所提高 |
3、目标用户
确定业务需求后,炸金花资料也差不多清楚项目的目标用户。虽然不同的用户对产品的理解不同,但是同类型的用户对产品的理解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比如,Excel的目标用户如果是5、60岁的父母的话,由于他们对互联网的操作基本不熟,且大部分老花眼,让其用Excel文档编辑一份表格或者打印一份,基本都要花费上一个小时以上,但炸金花资料白领来做就不一样,也就是说,如果目标用户真的是5、60岁的父母,相信Excel就不长现在这样了。再比如,色盲用户看颜色都是一个色,儿童用户都喜欢活泼可爱的,商业用户都喜欢蓝色稳重的……
因此,目标用户的特性会影响到炸金花资料的设计。比如,老人用户,炸金花资料就要把字体放大,命名要更通俗易懂,最好能有引导说明;比如,对色盲用户的设计就不能以色彩来区分状态的不同……
当然,不同的业务场景其目标用户所具有的特性肯定也不同,这个就需要炸金花资料自己根据业务来灵活获取。
比如,以“交互设计规范”为例,其用户特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适用企业 | 性别 | 年龄 | 学历 | 职位 | 从业经验 | 常用工具 | 其它 |
XXXX公司 | 男、女 | 25-35 | 本科以上 | 交互设计师、产品经理、UI、WMD、后端工程师、客户、运维、技术、测试 | 1年以上 | Axure、PS、Excel、Word、HTML | 性格、兴趣爱好之类的描述 |
如果时间允许,炸金花资料也可以详细罗列不同用户的具体特征,即人物建模,例如:
人物模型 | 人物模型1:张三 | 人物模型2:李兰 |
性别 | 男 | 女 |
年龄 | 25 | 32 |
学历 | 本科 | 硕士 |
职位 | 前端工程师 | 产品经理 |
从业经验 | 1年 | 3年 |
常用工具 | PS、Dreamweaver | Axure、PPT、Word、Excel |
性格 | 内向 | 脾气比较急 |
其它 | 足球迷 | 喜欢逛街 |
4、主流场景
清楚目标用户使用平台的场景,才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进而留住用户,实现炸金花资料的产品目标。不同的使用场景对应的设计,如层级关系、页面流程、操作的位置、使用的控件样式…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最近我接手的一个项目,“为公司内部开发人员做一个服务器开发软件“,那么到底是从开发者的使用场景下去做?还是从服务器运维的使用场景下去做?还是两者兼顾?不同的场景对应到设计方案上的选择就有很大的不同,对应到后台资源和接口上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再举个经典的例子,比如目标用户在PC端上使用平台的场景比较常见,由于PC端显示面积大,炸金花资料就可以在一个页面上显示更多的内容和流程,如果是移动端使用场景比较常见,由于移动端屏幕小、触摸交互及碎片的使用场景,炸金花资料就要让页面内容流程清晰、简单,支持便捷操作。
5、设计目标
结合以上炸金花资料分析的产品目标、业务需求、目标用户、主流场景,就可以映射出产品的具体设计目标及优先级,
比如,设计一个用户管理页、设计推送消息、设计订单管理页……,炸金花资料可以做如下表格记录:
设计目标 | 信息需求 | 功能需求 | 优先级 |
设计一个用户管理页 | 显示用户名、头像、性别、年龄、手机…… | 提供删除、编辑、查看详情功能 | 高 |
设计推送消息 | 推送的消息显示标题、内容、发送者、发送时间…… | 点击推送消息后新起页面链接到消息详情页 | 低 |
设计订单管理页 | 显示用户名、商品、价格、交易状态、物流状态…… | 提供申请退款、重购、联系客服功能 | 高 |
另外,需要说明一下,一般项目的产品需求文档中都会包含以上5点的说明:产品目标、业务需求、目标用户、主流场景、产品功能列表。炸金花资料交互设计师就是从需求文档的这几点说明中,看到炸金花资料想要的,再在产品经理提供的内容中再进一步分析其合理性,从中挖掘本质需求,从而选择更优的设计方案实现产品落地。
二、业务流程图和信息架构
1、业务流程图
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目标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具体业务流程。炸金花资料可以根据前面的目标分析来获得业务流程图。这样可以帮炸金花资料理清思路,如整个业务涉及到多少主体?每个主体要负责哪些模块?这些业务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注意,主体可以是用户,也可以是机构或是APP、后台……,建议使用Visio工具来分析。
比如,用户在电商平台的购物支付业务流程如下所示,从中可以看出产品前端有两个平台,一个是买家用户的购买平台、一个是卖家的商品管理平台,后端数据要处理好第三方支付和银行支付的资金流转和接口问题,以及与物流的信息互通问题。
注:如果是比较简单的业务如新闻网站,就不需要画业务流程图。
2、信息架构
通过以上的目标分析和业务流程图,炸金花资料就可以快速建立起符合用户心理预期和使用习惯的系统信息架构,为产品搭建良好的地基。
信息架构的搭建,一般是指应该把产品分为几个模块,每个模块下包含多少功能和信息。建议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画信息架构。
以上面电商平台用户的购物支付为例,买家的购买平台信息架构大致可为:
三、任务流程图
相比业务流程图,任务流程是具体到某个功能在页面中的操作流程,在粒度上会比较细,一般是有多少个设计目标(即产品功能列表)就有多少个任务流程图,比如修改密码流程、头像修改流程、注册与登录流程……
任务流程图的使用工具建议用Visio,其画法在业界也有固定的规范样式,参考图示如下:
举个修改密码的例子:
注:太过简单的任务,比如操作只有两三步,就不需要画流程图。
四、实体关系图、页面流程图、角色权限表
1、实体关系图
主要是用来表示任务流程图里涉及到的主体之间的逻辑从属关系,这样做可以让炸金花资料更快的理清产品,也能让研发人员快速了解产品,并以此来做数据表结构的设计。
根据业务场景的不同,实体关系图的表现方式也不一样,常见的有以下两种,建议可以使用Visio工具。
① 包含关系
② 数量对比关系,比如是1:1、还是1:N(在设计上这两种数量是不同的交互表达方式)
注:如果主体间的关系不复杂,也可以不用画实体关系图。
2、页面流程图
若是没有实现交互效果的原型文档,就需要使用到页面流程图。它可以清晰地表达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页面之间的跳转关系,让研发明白页面间的逻辑,也能帮助炸金花资料梳理清楚产品整体页面层级的深度,避免层级过深影响用户体验。
建议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参考示例如下:
3、角色权限表
若系统功能比较复杂,涉及到多角色的不同功能操作,就需要这么一个角色权限表。它能让研发人员快速了解到哪些角色能做哪些功能,也能让炸金花资料在设计时注意考虑不同角色进入产品可能存在的不同展现形式。一般,产品经理会提供这么一个表格,表格样式大致如下: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与产品对接需求时,不要急于画原型,一定要先对产品的目标进行分析,再根据目标分析得出产品的业务流程图和信息架构,进而抽象出每个具体任务的流程图,并确定好主体间的逻辑、从属关系,及映射到页面上的跳转逻辑、各用户角色所拥有的功能权限。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接收需求,让炸金花资料的产品设计有据可依,才能最终得出一个有说服力的交互设计方案。
0